宝宝发生轻微的吐奶现象无需过多担心。一般来说,在喂奶不久或者半小时后,大多宝宝会有吐奶的现象,奶量为1-2口或者仅口角见到少许乳汁,这种我们称为生理性吐奶,在长到宝宝6-12个月会自行消失,而且不会影响宝宝体重的增长。
对于生理性吐奶,家长要做的就是防止乳汁随着宝宝呼吸呛入喉管,导致呛奶或者吸入性肺炎等等。所以喂奶时,如果宝宝发生吐奶,要立刻停止喂养在,最好改为少量多餐的喂养方式,这样可减少反复吐奶大发生。喂养结束后,要将宝宝竖抱半小时到1小时,轻拍背部打嗝后再让宝宝躺下。此外睡姿也有讲究,适当增高宝宝的颈部、头部位置,可预防睡觉过程中吐奶。
如果吐奶发生,可将宝宝头部放低侧向一侧,轻拍背部,让奶汁可顺利地吐出来,之后用毛巾擦拭多余奶汁即可。如果发现婴儿面色变化,可能表示吐出物进入气管,此时要让宝宝俯卧,用力拍打背部多次,如果仍旧无效,要立刻刺激婴儿身体,让其因疼痛大哭,以此促进他大口呼吸。
病理性吐奶原因较复杂,一比较常见的有胃食管反流、感染、幽门痉挛和幽门肥厚狭窄等。一般而言,病理性的吐奶,奶量大,吐奶频繁,且常常伴有体重不增或者体重减轻等外在表现,或者伴有腹胀、腹泻、发热等症状。新生宝宝如发现这些症状都要及时去医院检查。
除此,如果宝宝吐出的奶不是清透的,而是含有豆腐渣样物质,偶尔发生无需担心,这是奶经过胃部消化后的反应。但如果长期吐出的奶都是豆腐渣状的,那要立刻就医详细的检查,以明确病因,对症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