婴儿的语言训练篇

新生儿过敏识别处理

婴儿出生后2-3个月是语言发展中认识音阶的阶段,也是婴儿学习说话的准备阶段。宝宝出生后,大人就应该多和宝宝说话,尽量用亲切的表情、愉悦柔和的声音和他对话,能诱发他大笑则最好不过。

0-3个月时,家长可用一些单音节回馈宝宝的动作和反应,比如咯咯咯、啊啊啊或者呃呃呃等声音,并且要声音清晰,表现得夸张且愉悦。大人的声调、表情态度等都会转化成情绪,婴儿可明显感受到,愉悦轻松的语音语调容易让宝宝产生安全感,利于宝宝的情绪发展。

4-8个月的婴儿进入咿呀学语阶段,能发出许多单音节,类似于mo-ma(妈妈),pa-pa(爸爸)、ge-ge(哥哥)等音节,并开始学会用各类语音发生来吸引家长的注意,或者表达自身情绪和需求。这时候家长可以尝试带宝宝出门,认识周围环境,然后家长用用说话的方式告诉他身边这些新鲜的事物。宝宝虽然不能完全回应你,但是他却能够记住这些。这种训练不仅能提高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,还有助于宝宝大脑的发育。

8-10个月的宝宝出现了句子词语的萌芽,如a-i-ba-bi等,很像对成人句子模式的模仿,但不能表意。爸爸妈妈此类叠字已经可表达出,这时候家长可以有意训练宝宝说话。比如问宝宝妈妈在哪,观察宝宝是否会转过身去找妈妈,然后嘴里模糊喊出“Ma”或者其他单词。

10-12个月的宝宝,正在努力模仿成人说话,虽然仍旧不能表意,但完全可对外界做出反应。这是后延续上阶段训练,慢慢教会宝宝挥手表示再见,坐下代表坐下来等等。最好积极带宝宝和外界交流,购买一些会说话的玩具,在宝宝玩的时候也会对声音做出一定反应。